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達蘭薩拉藏族社區民生初步獨立報告:一個香港人的角度

達蘭薩拉藏族社區民生初步獨立報告:一個香港人的角度
龍緯汶(南方民主同盟主席)
日期:2009年4月
目錄
01. 前言

02. 達蘭薩拉簡介
03. 人口動態
04. 經濟分析
05. 教育層面
06. 對外交通
07. 對弱勢社群的關顧
08. 總結及建議
01. 前言

從2009年3月9日至12日,筆者曾在達蘭薩拉藏族社區旅居。在這裡,要再次多謝秦晉等民運朋友的安排及西藏流亡政府的款待。除了和民運朋友一起與達賴喇嘛尊者及一眾西藏流亡政府官員會面外;筆者更有機會與一些藏民傾談,了解他們的生活。

有感於坊間將達蘭薩拉政治化地討論的文章很多,但關心及了解當地藏民的獨立報告卻很少的。故此,筆者決心以一個香港人的角度,完成此份報告。本報告是我四天親身體驗,加上與西藏流亡政府官員及藏民傾談的成果。

四天時間,迅間即逝。本報告所涵蓋的層面,實在難以盡善盡美。惟作為了解達蘭薩拉藏族社區,本報告乃屬先鋒之作。本報告歡迎被引用,但請註明出處。筆者亦希望,以此報告鼓勵更多有心人,從事這個範疇的工作。
02. 達蘭薩拉簡介

達蘭薩拉(Dharmsāla,是休息的房間)位於北印度喜馬偕爾邦,自公元8世紀,已有西藏人住在該地。1848年,英國佔領達蘭薩拉,隨即於次年建立城鎮。1852年,達蘭薩拉成為了Kangra區的行政首府。1959年3月下旬,印度總理尼赫魯接納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流亡到印度,尊者並在次年於達蘭薩拉成立西藏流亡政府。流亡藏民絕大多數住在上達蘭薩拉(Upper Dharamsala,又稱McLeod Ganj),並在那裡重建了大藏寺及羅布林卡。因此,達蘭薩拉又被稱為「小拉薩」。

羅布林卡一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XCdQBcSxI
03. 人口動態

根據西藏流亡政府官員表示,現居於達蘭薩拉的藏民約一萬人。當中,約2000人為18歲以下的兒童。他們的人口來源,除了自然生育外,便是來自西藏本土的移民。為了:逃避被「去西藏化」、「一孩政策」,及追求真正傳統的藏族文化等原因;不斷都有藏民由西藏本土逃到達蘭薩拉。據說,由西藏東北部逃到達蘭薩拉,便需要用上7個月的時間。在橫越喜瑪拉雅山脈時,他們更要冒著凍傷、被槍殺、被雪豹吞噬等危險。究竟,死於喜瑪拉雅山脈的藏民有多少,可能永遠是一個謎。
04. 經濟分析

根據2008年的資料顯示,印度人的入息中位數是3000印度盧比(1港元兌6印度盧比)。一面A4面積的雪山獅子旗是50印度盧比,而一面A2面積的雪山獅子旗是150印度盧比。鄰近大藏寺的一所五星級酒店,三天的雙人房是約港幣900元。那裡可以說是另一個購物天堂,而達蘭薩拉的經濟命脈,亦是旅遊業及其衍生的服務行業。在街上,隨處可以見到商店、餐館及旅店。大部份的旅客來到達蘭薩拉,是因為宗教原因。住在達蘭薩拉的大寶法王噶瑪巴及達賴喇嘛尊者,確實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信眾。
05. 教育層面

普及教育
在大藏寺及西藏兒童村,西藏流亡政府都設有學校,為近2000名18歲以下的兒童,提供學前、小學及中學教育。西藏兒童村是一間設有宿舍的學校,在村內並有一所圖書館。完成中學課程後,藏民可以投考印度的大學或遠赴海外繼續深造。學業有成後,可以造福同胞。我亦曾親身到西藏兒童村,了解村內情況。西藏兒童村圖書館內的圖書,都由世界各地的善長仁翁捐贈;故除了藏語及印度語外,還有英、日語等書籍。

達蘭薩拉西藏兒童村中小朋友的學習情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eGoe5Ua2Oo

西藏小朋友與南方民主同盟主席龍緯汶在達蘭薩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W7yZKwkQe0

西藏兒童村一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MPUdZmocxM

宗教教育
在達蘭薩拉,西藏流亡政府還設有分別為男、女僧尼所設立的修道院。筆者在大藏寺曾經聆聽男僧人頌揚佛經,亦曾經參選女尼姑修道院。在女尼姑修道院中,除了大殿、圖書館等基本設施外,還有一個讓尼姑們互相辯論的廣場。能言善辯,不是僅僅天賜,亦可鍛鍊出來。
06. 對外交通

航空方面:Kingfisher 航空公司獨家經營每天一班航班,由新德里直航達蘭薩拉。有50個座位(但每日只售賣40張票),航程約一個多小時。

陸路方面:公共汽車經過10多個小時的車程,便會到達達蘭薩拉。火車經過約8個多小時的車程,亦會到達達蘭薩拉。

在上達蘭薩拉,現在正興建一個新的公共汽車總站。
07. 對弱勢社群的關顧

露宿者
那裡也有露宿者,但為數不多。不給錢,只給食物予他們,他們亦會欣然道謝。我見到一、兩位露宿者在寺廟外搭起竹棚居住,沒有人干涉及驅趕他們。比較起一些會驅趕露宿者的政府來說,藏民實在仁愛及慈悲得多!

流亡者
在達蘭薩拉藏族社區中,設有一個為從西藏流亡而來的人,提供暫時住處的收容中心。那裡分男、女兩層,共提供約二佰個宿位。我亦曾親身到收容中心內,與藏民傾談。他們退無死所、隻身而來;卻因為這個收容中心,為他們提供休息的房間,讓他們安頓一下,重新振作,重現歡顏。
08. 總結及建議

達蘭薩拉藏族社區從1960年,發展到此時此刻漸見規模,殊不容易。達賴喇嘛尊者及西藏流亡政府亦已參考西方國家,引入議會選舉及多項社會改革,從多角度改善藏民生活。這些成效,應予以肯定。

藏漢兩族雖可能存在著誤解,但藏民對漢人及世界各地的朋友都很友善。筆者認為如有機會,大家可親往達蘭薩拉旅遊,甚至擔任義務華文老師,和藏民溝通及交流。

西藏兒童村圖書館中看不見華文藏書及香港作品,筆者認為有心人應可捐贈書籍給他們,讓藏民及香港人可作出文化交流。

如讀者們有興趣與筆者交流意見:請電郵至:lwmlung@yahoo.com.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